近年来,在重庆市全面推进教联体建设的背景下,西南大学附属中学以“幸福家长学校”为载体,深度融合“渝育有才”专业能力提升、“渝儿有方”家庭教育等工程,构建起“家校社三位一体”育人共同体家校共育 。
2024年5月17日,西南大学附中在共青团重庆市北碚区会、重庆市北碚区妇女联合会大力支持下成立幸福家长学校,旨在通过建立紧密的家校社合作关系,积极探索家校共育新模式家校共育 。幸福家长学校通过专家讲座、亲子活动、家长沙龙,走出了一条具有示范意义的家校共育新路径。
西南大学附中幸福家长学校成立(学校供图)
“渝育有才”工程落地生根
针对“渝育有才”专业能力提升工程,西南大学附中构建起“专家智库+教师研训”双轨培养体系,幸福家长学校成立后,以专家引领家庭教育,开展了杨东教授“三能三力”育人法、胡邓教授“共情式教育”等专家讲座20余场家校共育 。
专家讲座(学校供图)
在荣昌黄金坡校区,心理学博士吴茜以“冰山模型”为工具,通过亲子情景剧解析情绪密码;银翔校区教师王欢欢创新设计“心理晴雨表”,帮助家长建立科学育儿档案家校共育 。数据显示,参与培训的家长通过幸福家长学校的学习,掌握了科学的亲子沟通技巧,也改善了家庭教育方式,提升家长科学育儿能力的目标在西南大学附中幸福家长学校专家讲座的加持下已初步达成。
“渝儿有方”工程开花结果
围绕“渝儿有方”家庭教育工程,西南大学附中创新推出“三维互动”模式:课程共建开发《亲子方塘·悦享书香》系列读本,举办“家校读书沙龙”19场;活动共融开展“缤纷越野跑”“韵律操”等亲子活动;智慧共享打造“心育导航中心”,开通24小时家长咨询热线,为家长解答教育难题家校共育 。
家校读书沙龙现场(学校供图)
在蔡家校区“蓝花楹之家”,学校教师康晶晶通过“手机依赖度测评量表”帮助家长制定个性化管理方案;大渡口校区推出“选餐制改革+人脸识别”智慧食堂,家长参与监督,以提升家校共建的满意度家校共育 。
“渝社有育”工程纵深推进
按照“渝社有育”育人资源集成要求,西附构建起“学校主导、社区联动、家长参与”的立体网络家校共育 。2024年10月,学校与两江新区鸳鸯街道共建“岚西益家”社区家长学校,开展“职业巡礼”“法律讲堂”等活动12场,邀请金融、医疗、教育等行业家长分享职业经验。
在荣昌实验学校,昌州派出所民警舒建华开设“青少年教育微课堂”家校共育 。星辰校区创新“三方联席会”机制,联合社区开展“红岩精神研学”活动,组织学生采访红故事宣讲人厉华。家长张女士表示,“孩子通过实地走访,不仅增长了历史知识,更懂得了责任担当。”
学校整合社会资源家校共育 ,为学生、家长提供多元服务(学校供图)
“渝童有爱”工程彰显温度
针对“渝童有爱”工程,西附建立“帮扶体系”:学业帮扶组建“教师+学科名师”辅导团,为随迁儿童定制学习计划,形成“学业—心理—生活”三位一体的精准帮扶;学校心育导航中心开展对特殊学生进行“一对一”心理咨询,发放《心理健康成长包》;生活帮扶设立“暖心基金”,资助困难家庭学生家校共育 。
在银翔校区“优秀家风家庭表彰大会”上,文明家庭李明分享道,“学校不仅关注孩子的成绩,更教会我们用爱经营家庭家校共育 。”这种“以爱育爱”的理念,让家长主动参与志愿服务,形成“学校带家庭、家庭助社区”的良性循环。
优秀家风家庭表彰大会(学校供图)
“渝校有力”工程再谱新篇
为落实“渝校有力”学校建设工程,西附打造“智慧家校云平台”,集成作业公示、成长档案、家校留言等功能,实现教育服务数字化家校共育 。金州校区推出“家长夜校课程”,邀请德育主任、心理教师等教师开展“如何与青春期孩子沟通”等专题培训。
在“家长开放日”活动中,大渡口校区邀请家长参与“课堂观摩”“食堂监督”,构建起“透明化”教育管理模式家校共育 。家长王女士感慨:“看到孩子们在阳光下奔跑,在教室里专注学习,我们更理解了‘家校共育’的真谛。”
西南大学附中通过建立常态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机制的创新实践,正在形成具有重庆特的“家校社协同育人”范式,为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提供了可复制的政策样本家校共育 。(罗伟强)